•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
  • 联系投稿 版权声明
  • 首页 明星 影视 音乐 综艺 演艺 热点
    当前位置:首页 > 明星 > 列表

    戛纳张艺谋回应《归来》质疑:“眼泪不是廉价的东西”

    Date:2014-05-22 17:43:21   来源:互联网   访问:
    无论国内,还是法国戛纳,张艺谋的《归来》都受到极大关注,与此同时,也收获了两极分化的评价。  当地时间5月21日晚,张艺谋、巩俐、陈道明现身戛纳某酒店接受了时光网专访。三个人心情都不错,采访类
            无论国内,还是法国戛纳,张艺谋的《归来》都受到极大关注,与此同时,也收获了两极分化的评价。
      当地时间5月21日晚,张艺谋、巩俐、陈道明现身戛纳某酒店接受了时光网专访。三个人心情都不错,采访类似漫谈、闲聊,陈道明没有了戏霸的威严,笑嘻嘻地给记者上起了“表演课”;巩俐则豪迈直言:“我是一个喜欢竞争的人,失败了不要紧,甘拜下风没问题,但如果没有机会,我会很遗憾。这样一部好电影没入围,是戛纳电影节的损失。”而张艺谋,除了回应关于电影的种种质疑,也坦言:“我已经不是要靠得奖来证明自己的年龄了,没能入围更多是替演员遗憾。”
      Mtime:刚才陈道明说《归来》放完后,面对那么长时间的掌声,他手足无措,你当时的感受是?
      张艺谋:我相信道明一定会手足无措,因为我也有点儿手足无措。我问巩俐,她说我们的掌声是超长的,你会看到鼓掌,会看到他们的脸,虽然鼓掌的力量不大,但能看到眼睛中的那种喜欢,你能读解。所以我其实很好奇道明这个心理,他之前没看过这个电影,这是第一次。
      Mtime:他说全程都是很理性地在给自己挑毛病,你呢?会有哪些遗憾?
      张艺谋:我看到这会儿,知道不能动了,基本上就不太找毛病了。但我每次剪完片子看的时候,跟他完全一样,从头到尾在找毛病。因为这是一个工作流程。现在看了一百遍了,还会在开演时做“技术鉴定”,先鉴定画面,再是亮度、声音,哪调高,哪调低,我还是要挑半天,差不多二十分钟的时候,我才跟着剧情走。
      Mtime:看过一百遍后,再看的心情是什么样的?
      张艺谋:当我开始试图跟着剧情走了之后,还是会被代入,这个让我也很意外,比如弹钢琴那段,还有念信,是我特别喜欢的。
      Mtime:电影上映后,国内外都有一些评论和争议,你会受影响吗?
      张艺谋:这个不会,因为我听到的声音太多了,每一部电影都有,都习惯了。你不能用它来指导,因为电影就是一个人多嘴杂的作品,你要相信自己。通常我对我自己很苛刻,我自己挑毛病就足够了,一般不太会在意别人说什么,尤其你要用一种随便的说法去指导你的下一部作品,其实是很悲剧的事情。
      所以我基本上不太听,但是那些非常有意义的批评,非常独到的见解,哪怕很尖锐,我都会引以为戒。这种引以为戒通常都是在我的整个创作中,不一定马上立竿见影,但我会想我为什么犯这个错误?为什么没有意识到?或者说这个错误,我以为小,为什么人家一分析,原来很大?所以对于这种意见都很在意,但是很遗憾,现在有意义的意见越来越少,真知灼见越来越少,基本上都是为骂而骂,为批评而批评,姿态性的东西更多——所以这些不太讲理的批评、或者是不体谅创作的批评、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批评,大可不必在意。
      Mtime:电影里有一些涉及中国历史背景的东西,但国外观众看起来并没有太多障碍,这点你怎么看?
      张艺谋:这个我比较意外,因为我这个电影完全为中国受众拍的。你用了这种克制、含蓄的方法,把整个历史放到背后去,只有中国人有这个历史储备,才能读解,而且是比较成年的人,才能读解。我原来认为可能外国人几乎看不懂,所以这两天的反应让我很惊讶,当然也没有人告诉我是什么原因,我只是自己推理,这是互联网时代造成的,就是在一个信息时代,每个人的知识储备或者文化储备要远大于传统时代。
      Mtime:虽然你拍摄的出发点是含蓄克制的,也有一些评论说主人公哭得次数太多了,在情绪上不够克制,你怎么看?
      张艺谋:这个多少是针对什么而言?我觉得这个不重要,因为我们用4K的摄影机,反其道而行之,去捕捉演员这张脸。我就是希望用高清把它放大,让人看到丝丝入扣的表演,看到眼睛里面的内心,所以我也是第一次用这个方法来尝试。你看到《归来》是我所有电影中近景、特写最多的一部,还用IMAX和高清来拍,我就是想是不是可以看人的心。
      哭和掉泪的多少,不是判断标准,也没有一个黄金比例,它在人物当中就行。有时候因为这种高清摄影机,眼睛中一点点的泪就很清楚,演员在表演中,也不太会想我该哭了,我不该哭,都是情之所致。所以通常眼泪不是很廉价的东西,而是一种心情的调动,所以当你看到眼眶湿润的时候,常常是演员调动的一个高潮,我觉得导演不应该浪费这个高潮。对演员的表演,应该有份尊重,所以我剪片子的时候,我不会去想多一遍,少一遍,我就要留下这个演员表演最好的时候,所以我也没算过这个账,是多一次好,还是少一次就好,几次是经典,几次是垃圾,这谁能告诉你?说这话的人基本不懂导演,不懂导演和演员的创作关系。
      Mtime:《归来》在戛纳放映后,我也做了个调查,一部分人觉得剧情自始至终走向平淡,这是你有意为之?
      张艺谋:这些说法是预料之中的,这个故事开始逆转就在第28分钟。就是说前28分钟,可以是一个非常精彩的短片,讲了很多事情,节奏非常快,也有悬念、情节、推进,到了28分钟以后,从陆焉识回来,我就想拍一个娓娓道来的节奏。所以很多人如果有类似看法,完全有可能,因为前面给了那样的一个28分钟,如果我前面给一个慢的28分钟,就不一定了。
      Mtime:这部电影有你的政治寓意和企图吗?
      张艺谋:不是政治企图,而是我们民族一段重要的历史,因为原作中设定了这段历史,我是顺着原作拍下来的。但我自己至少有一个想法,希望年轻人看这个故事,去了解这段历史,哪怕是科普一下,我们不应该忘记。尤其是在今天中国的电影市场这么商业化和票房这么高涨的情况下,我是觉得电影也应该有这样一些功能,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。
      还有一个是,为什么我的重点放在后面,因为是关于重建、关于弥合,电影严格意义上讲,是“文革”后的故事,我对这种重建和弥合所产生的意义更感兴趣。这很像我的另一部电影《活着》,其实就是这样,任何一个家庭,任何一个个人,你就是要活着,而且要让自己从伤痕中走出来,你要面对普通的生活。所以后半段有人反映“平”,就是因为它是一个波澜不惊的生活节奏,这是我要的,我不想让它大起大伏,因为那是戏剧化的,是在电影中浓缩出来的戏剧化,生活中,谁家天天死人、着火,生活就是这样平实下去的,一天一天。
      Mtime:你之前说,就是因为《活着》拍过戏剧化的东西,所以这次要不一样?
      张艺谋:对,《活着》是在每一个阶段都会死一个人,它冲突很强,每一个阶段差不多30分钟,也是直面的一种方式,是撕裂式的。所以这次就希望相反,所谓静水深流、冰山一角,就是想寻找这样一种留白的方式。
    首页 | 明星 | 影视 | 音乐 | 综艺 | 演艺 | 热点 | 联系投稿 | 版权声明
  • Copyright @ 2010-2014 http://www.mxylent.com,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: 冀ICP备08108040号
   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,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